2025年10月28日凌晨,香港资深演员许绍雄因癌症引发多重器官功能衰竭逝世,享年76岁。消息传出后,影视圈与公众纷纷表达哀悼。一位以“金牌绿叶”著称的演员离世,本已令人唏嘘,而鲁迅长孙周令飞随后发出的唁电,更让这场告别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终结,成为一段跨越文学与影视、连接家族与时代的文化回响。周令飞称许绍雄为“表哥”,并写道:“他的亲切笑语仍在耳畔,这份手足情谊我始终珍藏。”短短数语,牵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纽带,也悄然揭开了两个名字背后的精神共鸣。
许绍雄与周令飞的亲属关系,源于许绍雄的姑婆许广平——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是许绍雄祖父的妹妹,因此许绍雄与鲁迅并无直接血缘,但通过这层姻亲,他与鲁迅长孙周令飞成为表兄弟。尽管并非同宗同脉,两人却在多年交往中建立起深厚情谊。2013年,许绍雄曾在社交平台晒出与周令飞在北京鲁迅中学的合影,并配文:“今天终于有机会跟姑爷爷‘鲁迅’拍照。”他称周令飞为“表弟”,言语间流露亲近与敬重。这种跨越代际的亲情,不仅基于血缘线索,更建立在彼此对家族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之上。
许绍雄出身显赫。太公许应骙为清末一品大员,叔公许崇智是黄埔军校创始人之一,姑婆许广平则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按常理,这样的家族背景足以让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最接地气的路——做演员,而且甘当“绿叶”。从1970年代进入TVB艺员训练班,到2025年仍在《绝命法官》等剧中活跃,他五十余年的演艺生涯,几乎贯穿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他因《暗战》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更因《使徒行者》中的“覃欢喜”一角深入人心,被观众亲切称为“欢喜哥”。
他从不避谈自己的家世,却也从不以此自居。他曾自嘲是家族中的“枯枝”与“乞儿”,认为自己远不如先辈显赫。面对媒体追问家族光环是否助力事业,他总是笑着摆手:“演戏靠的是本事,不是姓什么。”这种谦逊并非客套,而是根植于他对表演的理解——角色无大小,唯有真诚最动人。他饰演的多是市井小人物:警察、茶餐厅老板、街坊大叔,但每一个角色都带着温度与细节,仿佛真实生活中的熟人。这种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恰与鲁迅“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形成隐秘呼应。
外界常好奇,一位出身名门的演员,为何能如此贴近底层生活?答案或许藏在他的人生观里。他曾说:“年纪大有能力可以做就做,没能力做少一点也要做……有一个寄托才不会死那么快。”对他而言,演戏不仅是职业,更是对抗虚无的方式。他用幽默化解沉重,用温情抚慰人心,哪怕只是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也要认真对待。这种敬业精神,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同行所言:“许绍雄从不抢戏,但从不让观众忘记他。”
周令飞的悼念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他是鲁迅后人,更因为他的文字触动了公众对“精神传承”的深层共鸣。他称许绍雄为“表哥”,用“手足情谊”形容两人关系,这并非礼节性表达,而是对一种共同价值的确认。鲁迅一生关注个体命运,批判虚伪,倡导真实;而许绍雄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在平凡中见真实”。他不靠家族光环,不争主角光环,却以无数配角成就了自己的光芒。这种低调而坚韧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态度的延续。
许绍雄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渐行渐远。他曾驾驶奔驰上班,是1977年香港首位这么做艺人,象征着那个年代艺人地位的上升与个性的张扬;他也经历过行业低谷,却始终未曾离开。他的职业生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香港影视从辉煌到转型的全过程。而他始终坚持的“角色无大小”信念,也为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可能——表演的价值,究竟在于曝光度,还是在于对人性的贴近?
未来,这段家族情谊或许会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其所承载的精神对话不会终结。许绍雄虽未著书立说,但他用五十余年的表演,写下了一部关于普通人生活的“人间笔记”。他与鲁迅家族的联结,不只是血缘的巧合,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悄然延续——不靠声名显赫,而靠对真实生活的凝视与尊重。在这个热衷标签与人设的时代,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提醒: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待被看见、被记住。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