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5日,河南平顶山拉开了一场横跨豫皖两省的寻人行动。安徽淮北的李先生站在东工人镇那片高楼林立的住宅区前,手里紧握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他借助@小莉帮忙平台求助,将一段埋藏在时光深处的故事慢慢揭开。这次跨越二十七年的奔走,跟风月无关,纯粹是为了还那笔早已超越金钱价值的旧债,更想知道那位故人如今过得怎么样。
初次相遇到一路同行,这八年来车间里每天的点滴都弥漫着浓浓的温暖和情谊。
回到1991年的皖北那个小城,23岁的李先生刚在当地一家机械加工厂上班没多久,就在装配车间碰见了25的小马。那会儿的小马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年幼的孩子一个人生活,平日里沉默而干练的身影在喧闹的车间里特别引人注意。俩人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组,负责零件的组装和检验,天天朝夕相处中,彼此的默契也不知不觉地慢慢培养起来。
那会儿的车间还没搞全自动化设备,大部分步骤都得靠手工来做。每天一大早,李先生总会提前十分钟到岗,帮小马把沉甸甸的工具箱搬到工位上;中午休息时,小马会从带盖的搪瓷碗里拿出自己蒸的馒头,分给没赶上吃饭的李先生;遇到加班赶工的晚上,李先生会主动送小马和孩子回家,路灯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特别长,孩子偶尔用奶声奶气的语调问点啥,也能让俩大人的疲惫缓解不少。
她从不说自己的难处,但一边抱着孩子洗衣做饭的模样,李先生就能看出她其实挺不容易的。有次孩子半夜发高烧,小马抱着孩子跑了两公里才到医院,第二天依然准时出现在车间,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却没有影响工作。这份坚韧让李先生越发心疼,也让独自撑着生活的小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没有刻意的告白,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确认了彼此的心意,这份感情在车间的机油味和轰鸣声里,平淡而稳稳地走了快八年。
无法挽留的分开:家庭压力下的和平告别
1998年深秋时节,平静的日子被一份诊断书打破了宁静。李先生的父亲被查出胃癌已到晚期,医生叮嘱需要专人照料长时间。老家的亲戚不断打电话来,劝他找个本地姑娘成家,从而既能陪伴父母尽孝,也让家里多一个帮衬。“我爸拉着我的手说,他只想看到我过得安稳,他才会安心。”提到当年的抉择,李先生的语气中依然带着无法掩饰的遗憾。
他和小马在厂区外那棵老槐树下聊了很久。深秋的风带着落叶在他们肩头打转,小马一直安静地听着,直到李先生讲完家庭的难题,才轻轻地点了点头:“我懂,你得留在家里。”没有争执,没有抱怨,两人都明白生活的沉重。分别的那天,小马为李先生包了顿饺子,说“以后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李先生把攒了好久的粮票和布票递给她,叮嘱“照顾好孩子,别太操心。”转身走开时,他们都没回头,但各自在走的路上,眼眶都湿润了。
那之后,两人就没再联系了。李先生留在老家,安顿下来,照看父母,过着平凡的日子;小马也离开了原先的工厂,听说回到了河南平顶山的老家,后来还组建了新的家庭。日子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那八年的感情慢慢被柴米油盐淹没,但总是藏在心底,没有彻底忘掉。
寒冬送温暖:那份万元汇款体现的深情与信赖
2001年,李先生辞掉了稳定的厂里工作,带着全部存款在淮北开了一家五金配件店,想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可是创业起步时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进货的资金缺口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亲戚朋友家境都不宽裕,能借的钱少得可怜。看到空空如也的货架和催款的供货商,李先生整宿都睡不着觉,烟蒂在烟灰缸里堆成了好几座小山。
走投无路的时刻,他忽然想起了小马。翻遍家里的旧箱子,才找到当年小马留下的一个固定电话号码——那是在她回平顶山后寄来的贺卡上写的,字迹已经被岁月染得模糊不清。他犹豫了整整三天,既担心会打扰到对方的生活,又实在没别的办法。拨通那头电话时,他的声音都在发抖:“是小马吗?我是老李,实在不好意思……”
电话那头停了几秒,随即传来熟悉的回答,没有一点生疏。听完李先生的难题,小马没多问,只说了句“你等一下”,半个小时后,银行的到账短信就跳出来了——10000 元。望着屏幕上的数字,李先生坐在店铺的台阶上,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他后来才知道,2001年河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267元,这10000元几乎是小马近两年的存款,是她省吃俭用、从生活费里抠出来的。
这笔款子变成了救命的关键。李先生一忙就进了一批紧缺的配件,赶上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店里的生意也慢慢恢复了点气象。他在账本第一页写下“欠小马 10000 元”,心想着等资金周转过来就立马还,然后还打算带着妻子亲自去表达感谢。可偏偏命运开了个小玩笑,两年后一次进货途中,他的手机被盗,存里面的小马的新手机号、家庭住址等等资料全弄丢了。他试着拨过去当年的座机,听到的却是“您所拨打的号码已注销”。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