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羽绒服新国标变化
又是一年“双十一”,你是否已经开始了购物狂欢?对于怕冷的小编来说,羽绒服是冬日里不可或缺的保暖神器。今年4月1日,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这标志着羽绒服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变革。在这个新国标落地的首个销售季,我们该如何选购到心仪的羽绒服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变化与奥秘。◉ 绒子含量与含绒量的变更
新国标将原有的“含绒量”指标调整为“绒子含量”,这一改动看似细微,却对消费者选购羽绒服产生了深远影响。绒子作为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因此,在选购时,我们应更加关注“绒子含量”这一指标,以确保选购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羽绒服。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这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新国标对羽绒服装的术语、定义、要求、检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动便是将“含绒量”指标调整为“绒子含量”。这意味着,今后选购羽绒服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填充物的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即绒子的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国标实施后的首个销售季,许多品牌的羽绒服吊牌上已经不再标注“含绒量”,而是改为“绒子含量”。这一变化提醒我们,在选购羽绒服时,需要更加关注绒子的实际含量,而非仅仅依赖传统的“含绒量”指标。同时,这也标志着羽绒服行业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购物环境。◉ 绒子和绒丝的区别
在以往的标准中,“含绒量”这一指标实际上包含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成分。然而,由于绒丝废料也被计入其中,这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误解,以为绒丝也对保暖性能有贡献。但实际上,真正起到保暖作用的是绒子,而非绒丝。
那么,绒子和绒丝究竟有何差异呢?绒子呈现出类似蒲公英小伞的蓬松状态,而绒丝则是一根根的,缺乏蓬松感。
江苏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高级工程师朱小芳指出,在旧的国标中,含绒量包含了绒子和绒丝,但真正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然而,自从新国标实施后,只明确标注羽绒中绒子的含量。◉ 新国标对消费者的影响
新国标更改“含绒量”为“绒子含量”,强调选购时关注绒子含量,以确保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消费者在选购时,只需关注绒子含量,便能大致判断出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同时,新国标还简化了羽绒种类的标注,仅区分鸭绒和鹅绒,不再区分灰绒和白绒等。但消费者在选购时,仍需仔细查看产品标识,确保名称、地址、安全类别、纤维含量以及洗涤维护方案等信息均已规范标注。
02如何选购羽绒服◉ 选购步骤与考量因素
8步教你挑选羽绒服
首先,查看标签。注意产品质量标签和检测报告是否齐全,同时仔细核对标签上的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确保信息清晰。
其次,观察面料。轻薄款羽绒服的面料应该柔软光滑,避免选购到品质不佳、做工粗糙或钻绒的羽绒服。
接下来,用手按压并松开羽绒服。如果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它应该能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若回弹性差,则可能掺杂了毛片或粉碎毛,需谨慎购买。
此外,用手捏羽绒服也是判断绒子含量的方法。若捏到的毛梗不明显,则绒子含量可能较高;反之,若捏上去特别柔软且无梗,需警惕可能是劣质羽绒。
同时,用鼻子闻也是挑选的关键一步。如有明显异味或臭味,可能填充了劣质羽绒,不建议购买。
另外,用力拍一拍羽绒服。若有羽绒跑出或针脚处有粉尘溢出,说明布料防钻绒性差或缝纫针眼太大,这样的羽绒服可能会越穿越薄。
此外,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重量越轻、体积越大的羽绒服越好。同时,也要注意羽绒服的透气性。按照标准,羽绒服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可以用双手捏紧羽绒服的后背,尝试将空气挤出。若不易挤出,则透气性较差;若能慢慢挤出,则说明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这一点对于穿着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洗涤后的晒干都至关重要。
最后,在选购时还需特别留意内衬材料和剪裁工艺。内衬应无塑料薄膜和假冒的不透气衬料,且用于固定羽绒的格子越多越好,以确保洗涤后羽绒不会结团或下垂。对于需要长途旅行的人来说,选择体积小、重量轻且可压缩的羽绒服将更为合适。
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来说,长款羽绒服会是更合适的选择。同时,面料方面,耐磨性强的材质能够更好地应对恶劣环境。此外,带有多个口袋的羽绒服,可以方便地放置随身物品,非常实用。在帽子的设计上,带有毛边的款式能够有效防风,进一步增强保暖效果。
而对于那些需要内穿羽绒服马甲的人来说,选择贴身款式会更为舒适。这样的设计不仅穿着方便,还能避免在穿着其他衣物时产生不便。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