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羽绒服已逐渐成为我们衣橱中的必备之选。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4月1日起,羽绒服装的新国标已正式落地执行,这预示着今年冬季将迎来新国标下的首个销售旺季。今年羽绒服新国标更改了“含绒量”的标准,转而使用“绒子含量”,以更准确反映保暖材料的状况,50%以上的绒子含量标志着合格的羽绒服。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羽绒服市场究竟迎来了哪些新变革?而对于家长们而言,在为孩子挑选羽绒服时,又该把握哪些新的选购要点呢?
01羽绒服新国标解读新国标与含绒量变化
今年,羽绒新国标正式落地,其中最显著的改变是将“含绒量”调整为“绒子含量”。细心翻阅羽绒服吊牌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以往标注的“含绒量”已悄然消失。那么,“含绒量”与“绒子含量”究竟有何差异呢?过去的标准中,含绒量包含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的单根绒丝两种成分,而绒丝废料也被计入其中,这往往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误解。
江苏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高级工程师朱小芳介绍,绒子呈现出类似蒲公英小伞的蓬松状态,而绒丝则是一根根的,缺乏蓬松感。在以往的老国标中,含绒量包含了绒子和绒丝,但真正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执行后,羽绒服吊牌上仅标注羽绒中的绒子含量。选购羽绒服要点
新国标执行后,羽绒服成品必须满足绒子含量至少达到50%的条件,才能被称为合格的羽绒服。当家长们为孩子挑选时,只需关注绒子含量,便能大致评估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同时,羽绒种类的标识也进行了简化,仅区分鸭绒与鹅绒,不再细分灰绒和白绒等。家长在选购时应更加关注绒子含量,以评估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并简化羽绒种类分类。
02羽绒服细节与气味检查面料和缝线细节
触摸面料质感:优质面料手感顺滑,无粘腻感。例如,儿童轻薄羽绒服采用仅两层的设计,轻盈且无负重感,让孩子穿着更舒适。检查关键部位:确保羽绒服的细节处理到位,如针脚是否均匀、缝纫是否牢固等。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耐用性。
一、缝线工艺:检查羽绒服缝线是否笔直流畅。
二、线头处理:查看羽绒服是否有杂乱的线头。在挑选羽绒服时,建议大家避免购买做工粗糙的产品。优质羽绒服面料应手感顺滑,细节处理精细,确保穿着舒适和耐用。气味检测与处理
如果羽绒服散发出较重的鸭毛味或其他异味,这通常意味着在羽绒的洗涤或分拣过程中,清洗不够彻底,从而影响了羽绒的品质。因此,在挑选时,应避免选择这类味道明显的羽绒服。羽绒服应无明显气味,若有,需注意清洗和晾晒以减轻或消除气味。有轻微味道的新羽绒服,可以通过洗涤、晾晒和拍打来逐渐淡化或消除异味。在挑选时,可以轻轻揉搓羽绒服的任何部位,持续约5分钟,并注意观察面料针眼处是否有细绒钻出。这有助于判断羽绒服的钻绒几率。
03羽绒服清洗和保养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准备一盆约30度的温水,加入适量洗衣液,然后将羽绒服浸泡其中约10分钟。注意,清洗过程中应避免用手搓揉,以防羽绒断裂,影响保暖效果。对于较脏的部分,可以使用软毛刷或旧牙刷轻轻刷洗。羽绒服需使用温水和洗衣液轻柔清洗,避免手搓,以防损害材料。干燥与保存技巧
清洗完成后,不要拧干羽绒服,而应将其铺开,从上至下挤压水分。最后,将清洗并挤压过水分的羽绒服放入真空袋中,在两侧各留出一个8厘米的小口子,以便通风阴干。这样,羽绒服就能保持其蓬松舒适的特性了。使用吹风机吹冷风,对准其中一个8厘米的小口子持续吹风,使压缩袋逐渐膨胀并充气。这样,携带水分的空气会从另一个口中排出,从而有效加快羽绒服的干燥速度。每5分钟翻动一次,持续吹风约15分钟,羽绒服便差不多干燥了。羽绒服清洗后应晾晒干燥,避免阳光暴晒以保持其特性。
04羽绒服潜在风险羽绒服安全风险
此外,穿羽绒服时还需警惕几个潜在风险。首先,羽绒服存在引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尤其在干燥和明火条件下。冬季空气干燥,羽绒服与其他物体的摩擦会产生静电,若此时遇到煤气泄漏,便可能引发危险。因此,在厨房、加油站等场所穿着羽绒服时需特别小心。其次,羽绒服遇到明火时,极易被点燃。消防实验显示,羽绒服一旦接触到明火,火势会迅速蔓延,几分钟内就能将整件衣服烧毁。若穿在人身上,且羽绒服接触到含有油脂的皮肤,燃烧速度可能会更快。穿着羽绒服的注意事项
切记,若不慎身上着火,穿着羽绒服时切勿奔跑。应立即脱下衣物以扑灭火焰;若无法及时脱衣,则双手护住脸部,就地翻滚以灭火源。此外,孩子乘坐安全座椅时也需特别小心。尽管安全座椅旨在保护孩子,但若孩子穿着羽绒服乘坐,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他们可能会被甩出座椅,导致颈椎、头部的严重挫伤,甚至可能致命。湖南卫视的《新闻大求真》节目曾进行过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车辆撞击墙壁时,穿着羽绒服的假人模特被滑出了座椅,头部直接悬空向下。在驾驶或乘坐安全座椅时,不要让孩子穿羽绒服,以确保其安全性。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