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黄金周,不少人发现朋友圈变了样。以前满屏都是“打卡XX景点”“日行两万步”的动态,现在刷到的却是“在酒店躺到自然醒”“外卖比景区小吃香”的分享。一种叫“躺平式旅游”的新方式,悄悄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不用提前做攻略查路线,不用跟人流挤破头,选个小众地方住下来,白天窝在房间刷剧点外卖,晚上出去散散步吃点宵夜,这样的旅行,听起来是不是就很解压?
要说这躺平游为啥突然火了,其实都是被“特种兵式旅游”逼出来的。前两年流行的赶场式旅行,表面看玩了十几个景点,实际累得回家缓三天。早上五点起赶第一班景区车,晚上十点还在找吃饭的地方,照片拍了一大堆,脑子却空空如也。年轻人天天上班已经够累了,放假还要这么“卷”,图啥呢?后疫情时代,大家更懂了“放松”俩字的分量,与其把旅行变成另一种加班,不如彻底慢下来,让身体和灵魂都能喘口气。
米兰·昆德拉说“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这话用来形容躺平游再合适不过。内蒙古阿尔山就成了不少人的首选,金黄的白桦林里,黄叶飘落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晨的森林裹着白雾,泉水冒着热气,坐在木板道边喝口五里泉的水,凉丝丝的劲儿从舌尖窜到脚尖,整个人都醒透了。没有导游催着集合,也没有游客抢着拍照,就坐在那儿跟风聊聊天,时间都变得慢悠悠的。
福建永定土楼也藏着这样的慢时光。阳光透过圆形天井洒下来,照亮了摆着竹椅的角落。楼道里偶尔传来吱呀的脚步声,是住客刚晒完衣服回来;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是房东在熬客家酿豆腐。坐在天井里晒晒太阳,看老人慢悠悠地择菜,小孩在廊下追着玩,那种踏实的烟火气,比任何景点都让人安心。有游客说,在土楼待了三天,连手机都懒得刷,就想跟着当地人的节奏,把日子过成一首慢歌。
湖南芙蓉镇更有意思,瀑布直接从镇子中间穿过去。石板路被泉水浸得湿漉漉的,油茶的香气从巷口飘过来,勾着人往前走。晚上躺在床上,听着瀑布的水声入眠,早上被透过窗棂的阳光叫醒,这种体验太奇妙了。老街上的青砖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走在上面不用急着赶路,看到喜欢的小店就进去逛逛,遇到卖血粑鸭的就买一份尝尝,那种随心所欲的自在,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
广西兴坪古镇的漓江,更是把“躺平”刻进了骨子里。江水安安静静地流着,偶尔有鸭群扑棱着翅膀划过水面。老街上,老奶奶坐在门前绣花,米粉店的老板慢悠悠地煮着粉,时光好像在这儿按下了暂停键。租一辆电动车穿过竹林,想停就停,在江边找块石头坐下,看着天色慢慢变成橘红色,再慢悠悠地骑回小镇。有游客说,在兴坪待着,连呼吸都变轻了,那些工作上的烦心事,早被江风吹到九霄云外了。
新疆禾木村则像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牧民牵着马走过黄叶林,炊烟从木屋的烟囱里冒出来,像给蓝天画了一道温柔的弧线。清晨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太阳从远山后面爬上来,把整片林子都染成金色,那一刻什么都不用做,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满意足。晚上坐在屋外,星星多得像撒了一把碎钻,连风都带着青草的香味。在这里,不用想着拍照发圈,只要安安静静地感受,就已经足够美好。
其实躺平游的兴起,说到底是年轻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前总觉得旅行要“多看看”,才算没白去,现在才明白,旅行更重要的是“多感受”。美国斯坦福大学有研究说,在自然环境中行走的人,对负面事件的反复思考会少很多。大自然就像个“心灵疗愈师”,能帮我们跳出焦虑的怪圈,找回内心的平衡。我们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多久没好好跟自己对话了?而躺平游,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旅行不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栖居”。这句话说得太对了。生活不是一场赛跑,不用时时刻刻都往前冲。偶尔停下来,选个喜欢的地方“躺平”几天,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就像有人说的,舍掉千篇一律的打卡,抛弃舟车劳顿的疲惫,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自己彻底松弛下来。
这个秋天,你是不是也早就厌倦了赶场式的旅行?是不是也想找个地方,不用设闹钟,不用查路线,就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慢生活?我最近就盘算着,下次放假去芙蓉镇住几天,听听瀑布声,尝尝油茶香。你呢?准备去哪里解锁你的“躺平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计划,说不定还能找到同路的小伙伴呢!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