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的历史起源
糖葫芦,这一老北京的传统风味食品,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在北京,它被称为冰糖葫芦,而在天津卫,人们则称之为糖墩儿,南方各地更是有着糖球儿的别称。▍ 南宋时期的起源传说
相传,糖葫芦的起源与南宋皇帝赵惇及其宠妃有关。当年宠妃久病不愈,皇帝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提出用冰糖与红果煎熬服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宠妃的病情果然好转。这种独特的服食法随后传至民间,糖葫芦相传起源于南宋,成为了一种传统小吃。▍ 从宫廷到民间的传播
老百姓们便将蘸了糖的红果用竹棍串起食用,形状逐渐演变为大小两个果儿串在一起,寓意着福禄双全,因而得名“糖葫芦儿”。从宫廷治疗中演变而来的糖葫芦,通过皇帝求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种大众美食。
民国时期的糖葫芦
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冰糖葫芦尤为盛行。那时,不同地区的糖葫芦有着不同的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食品店、公园茶点部或影剧戏院里,常能看到精致的糖葫芦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这些糖葫芦不仅制作精细,而且品种繁多,包括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等,甚至还有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式糖葫芦,让人垂涎欲滴。▍ 冰糖葫芦的流行
民国时期的北京,糖葫芦流行于各个公共场所,品种丰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不同地区的糖葫芦有着不同的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它不仅制作精细,而且包括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等,甚至还有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式糖葫芦。▍ 老字号店铺
最早制售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九龙斋”、“信远斋”等几家历史悠久的蜜果店铺。许多有历史的店铺如“不老泉”“九龙斋”及“信远斋”,以高品质的糖葫芦和蜜果闻名京城。▍ 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
到了民国时期,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制售的冰糖葫芦成为了新宠。制作精美、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在灯光璀璨的玻璃罩内熠熠生辉,令人垂涎欲滴,成为当时众人喜爱的新宠。
糖葫芦的贩售方式
此外,旧时还有一种糖葫芦是挑着担子或挎着木提盒、竹篮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吆喝着卖的。他们通常会在挑子上支起一个竹片弯成的半圆形架子,上面插满糖葫芦,另一头则备有制作用的火炉、铁锅、案板等工具原料。为了防尘,小贩们常用白色洁布将糖葫芦盖住。糖葫芦由小贩挑着出售,不仅深入各个社区,价格也亲民,深受欢迎。▍ 庙会上的糖葫芦
厂甸等庙会上,孩童们高举着四五尺长、用荆条串起的大串红糖葫芦也是一种独特景象。厂甸庙会上,装饰美丽且带有游戏性质的糖葫芦成为了儿童和成人都喜爱的风景。这些糖葫芦上涂抹的是俗称糖稀的白色麦芽糖,顶端还装饰着小彩旗。
冰糖葫芦的文化意蕴
冰糖葫芦是北京城从秋到春甚至严冬时节都可购买的特色食品。冰糖葫芦在秋冬季节广泛销售,成为了去煤炭气的一种消闲食品,并常常在家庭中自制。▍ 童年的回忆与现代象征
正如那首广为传唱的冰糖葫芦歌所唱:“都说那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冰糖葫芦以其独特风味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美食。而前门大街那巨大的红糖葫芦灯饰,更是成为了北京城的一个象征。糖葫芦不仅承载着个人童年记忆,也成为城市的象征,并引发人们对旧日时光的怀念。
一串冰糖葫芦,承载着儿时的记忆与情怀。漫步在宽塘老街,品尝一串,是否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