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自古以来便备受人们关注。
在秋分节气当天,它不仅平分了秋季,也平分了昼夜,在天文、气候、农事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意义。而今年的秋分更是引人瞩目,被称为128年来最晚的秋分。秋分来得晚又有什么说法呢?
(1)什么是秋分?秋分分的是什么?#优质图文扶持计划#从天文角度来看,当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即为秋分。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从时间上,秋分处于秋季90天的正中,平分了秋季,有着“平分秋色”之意。
正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所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暑热渐消,寒凉未盛,气候宜人,大自然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平衡之美。
在古人眼中,秋分有着独特的物候变化。其中秋分节气也有三候之说,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渐盛,所以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天气转凉,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
而且在秋分节气到来之后,早晚的温差就更大了,老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就说明了秋分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2)为何说今年秋分是128年来最晚秋分?
通常情况下,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2 - 24日交节。今年秋分时间为9月23日凌晨2点19分04秒,而上一次出现这么晚的秋分要追溯到128年前的1897年。
节气时间的确定与地球公转、闰年等因素相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速度并非匀速,导致每年太阳到达黄经180°的时间有细微差异。
同时,闰年的存在也会影响秋分的时间,比如2024年是闰年,使得当年秋分提前了24小时,成为近128年来最早的秋分。而今年,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使得秋分时间较晚,具体交节的时间是在9月23日凌晨2点19分,农历是八月初二日了。
像往年基本都是在七月份交秋分节气,但是今年因为有一个闰六月的缘故,所以交节的时间推迟了不少,都已经到了农历八月份后才是秋分。
秋分来得晚,有啥说法?
在民间,关于秋分早晚与后续气候、农事有着不少说法。比如“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意思是如果秋分来得早,冬天相对暖和,可能不用厚棉袄也能过冬;
若秋分来得晚,冬天会非常寒冷,冰雪可能把门都封住。
还有“秋分晚于社日,收成未必最佳,‘斗米换斗豆’”的说法,认为秋分时间与社日的先后关系,可能影响农作物收成。
甚至还有“社在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而今年的社日是在9月26日,是秋分节气中社日前面,按照古人的观念来看,这预示着今年将会丰收。
不过,这些说法多源于经验总结,缺乏科学依据。
从科学角度分析,秋分早晚对气候和农事确实有一定影响。秋分来得晚,意味着秋季的热量积累相对多一些,初霜期可能推迟,农作物生长周期也会稍有变化。
对于一些晚熟作物而言,可能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成熟。但这也并非绝对,气候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环流、洋流等。
今年这个128年来最晚的秋分,引发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传统习俗的再度关注。无论是古老的谚语,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都让我们看到,秋分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秋分很多的农作物也要抓紧种了,特别是像小麦等,老话就说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你家乡开始种麦子了吗?今年的秋分来的迟,种麦子要不要也推迟呢?欢迎大家讨论!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