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趟专列,凌晨两点,哈尔滨火车站的广播还在一遍遍喊着周深歌迷的名字。你说,谁能想到,夏天的北方城市会因为一场演唱会,突然冒出堪比春节返乡的人流?手机摄像头扫过去,站台上的人像刚下飞机的球迷,手里拎着荧光棒,背后是刚刚从夜色里钻出来的高铁车头。有人还没回过神,一边嚷嚷着“哈尔滨怎么也有春运”,一边在朋友圈里晒出票根,附加一句“人生头一回追星追到凌晨”。
专列这东西,以前顶多出现在什么大型赛事或者春运新闻,现在居然因为一个歌手,四趟高铁,满员。铁路调度员估计半夜都不敢打盹,生怕漏掉哪个从外地赶来、还没睡醒的粉丝。数据很诚实,4000多人,挤上返程的高铁,谁还敢说流量是虚的。哈尔滨这波,给自己刷了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感。说真的,城市运营遇到这么“野”的流量,现场不乱套,就已经比不少同行强了。
说起演唱会那晚的哈尔滨,民宿老板比谁都开心。有人提前一个月就把房都订光,歌迷还不光是来听歌的,夜市、商圈、小吃摊,全成了“顺路打卡”。晚上十点,中央大街冰淇淋都快卖断货,隔壁出租车师傅一边载着嗓子哑了的姑娘,一边感叹:“这两天跑得比去年冬天都多。”别的城市为流量发愁,哈尔滨倒好,突然成了“流量担当”,本地人都觉得新鲜。
4800架无人机,现场谁见过?有点像科技春晚,又像孩子抢红包的画面。天上全是花样图案,歌词飘在夜空,连粉丝应援语都能排出来。演唱会结束,市区的夜生活直接续命到凌晨,歌迷们还在火锅店里复盘刚刚的合唱。你要说哈尔滨没文化底蕴,这会儿老城区的文创小店倒是被歌迷们翻了个遍。那些原本只在冬天忙活的店主,现在都琢磨着“夏天是不是也能常来点明星”。
有人不服气,觉得城市资源都给了一个明星,是不是太夸张?但看着哈尔滨这回的操作,调度、安保、后勤,全线开动,没掉链子。说实话,这样的极限压力测试,能扛住,说明城市底子还不差。想当年,南京为鹿晗演唱会堵成停车场,成都因为五月天的演出连夜市都挤爆。流量来了,抗得住才有故事讲,扛不住,只能在新闻里找借口。
倒叙一下,前些年哈尔滨还在为冬天的旅游流量头疼。春节一过,冰雪消融,商圈立马冷清。谁能想到,夏天来了个周深,直接把淡季变旺季。连市里老干部茶馆里都在说:“这小子,把咱哈尔滨唱活了。”其实细想,这种流量经济,放在体育圈也是常态。世界杯、奥运会,哪个不是靠一场大赛带动整个城市的消费和知名度?这次轮到哈市,体验一把“演唱会经济”带来的高光时刻。
气氛热闹归热闹,背后的隐忧也不是没影。演唱会结束,人都走了,城市能留下什么?不少做旅游的朋友心里都明白,短期爆发容易,难的是把人气留下。长沙、重庆这些年靠着偶像和美食把粉丝变成了常住游客,哈尔滨如果能把这波热度持续下去,才算真本事。否则,明星一走,热闹散场,老问题还是老问题。
说到战术,谁还记得那晚铁路调度室的灯没灭过?每个人像打仗一样,盯着屏幕,生怕掉队。安保在现场拦粉丝,民宿老板在群里抢订单,出租司机在夜里转圈等活,连小吃摊都提前备货。你说,这不是城市治理的大考,是什么?体育圈有句老话,临场应变才见真章,演唱会现场同理。数据不会说谎,专列、无人机、民宿爆满,全是实打实的城市运营成绩单。
再说句实在话,网上总有人爱唱反调,“明星带火城市不过一阵风”。可真有这流量砸在自家门口,谁不想多来几场?哈尔滨这回,自己都没想到,成了“全国流量担当”。网友有时候像放大镜,专盯着别人家芝麻,却对自家西瓜视而不见。哪座城市不想要点这种热闹?等你真到现场,才知道什么叫城市的“突发奇迹”。
最后,别说我没提醒,下次再有这种大场面,你还犹豫啥?哈尔滨的夜已经被歌迷的热情点燃,谁知道下一个被流量砸中的,会不会就是你常去的那条街?留言区见,不敢说谁能“唱活”你家城市,但这种场面,错过可就真的错过了。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