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在这,我回家了!”
当这句话配上一辆停在街边的白色奔驰房车,从短视频里蹦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又是什么新式“剧本”?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别说共享一百多万的豪车了,共享个充电宝都得提心吊胆怕忘了还。
把一辆能移动的“小房子”,就这么撂在陌生的南宁街头,钥匙还给你标好位置,这哥们儿是心大还是纯粹来整活儿的?
这事儿的主角,郭先生,一个上海大哥,开着他那辆价值约120万的宝贝房车,一路从东海之滨晃到了绿城南宁。
本来计划是继续往西南边境溜达,结果家里一通视频电话,看到老婆带娃的辛苦,听到孩子奶声奶气的呼唤,得,什么诗和远方,都抵不过一句“爸爸你啥时候回来”。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旅行也一样,说停就停。
可车怎么办?
这大家伙长近6米,不是随便一个犄角旮旯就能塞下的。
停停车场?
一天百八十块钱不说,也忒没劲了。
郭先生的脑回路就在这个时候拐了个清奇的弯。
他想起之前在社交平台上,总有一堆网友好奇地问东问西:“房车里头长啥样?”
“C照真能开?”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流量的密码。
一个大胆到有点离谱的念头蹦了出来:车留下,钥匙也留下,让南宁的朋友们自己上来瞧瞧!
于是,南宁西乡塘区红豆东街,成了这次大型社会实验的现场。
郭先生把车停好,贵重物品锁进箱子藏好,然后,把那把能开门的钥匙,塞进了车尾右侧轮胎边上一个不起眼的金属孔里。
做完这一切,他拍了个视频,潇洒地坐上高铁回了上海。
留下的,只有那辆孤独的奔驰房车和一句“谁想玩自取”的邀约。
视频一发,网上的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点赞佩服的,说这是“信任的天花板”;质疑的,则认为不是品牌营销就是博主炒作,“钥匙八成是假的”。
一时间,口水仗打得比什么都热闹。
可南宁当地的老哥们不玩虚的,直接用脚投票。
市民李先生第一个“吃螃蟹”,按着视频定位找过去,车在,钥匙也在。
他手哆哆嗦嗦地把钥匙插进锁孔,“咔嗒”一声,车门开了。
那一刻,估计李先生自己都懵了,赶紧拍了个视频发上网:“兄弟们,是真的!门开了,里面跟新的一样!”
这下可好,红豆东街那辆白色房车成了南宁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有带着孩子来感受新奇的,有对房车旅行心痒痒的中年人,甚至还有纯粹好奇想看看百万豪车里是不是铺了金子的。
大家伙儿都挺默契,上车看看,拍个照,摸摸这,看看那,走的时候把门锁好,钥匙原封不动地放回去。
有个体验者陈先生,一个对房车长草已久的互联网人,上车后发现冰箱里竟然还贴着张纸条:“内有矿泉水,可自取。”
他当场就被这个细节给暖到了,感觉就像是去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家做客。
当然,肯定有人会问:就不怕有人把车直接开走?
这你就是小瞧郭先生了。
他这波操作,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是个“心机boy”。
那把放在外面的钥匙,只能开车门,想把车发动?
没门儿!
真正的点火钥匙,被他藏在驾驶座下一个需要特殊技巧才能打开的夹层里。
你想体验一把驾驶的乐趣?
行,先上社交平台私信他,身份证、驾驶证信息发过来,审核通过了,再告诉你第二把钥匙的藏身之处。
这操作,简直是把人性玩明白了。
他给出的,是一种“有限度的信任”。
他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善良和有分寸的,所以敞开大门欢迎参观。
但他也没有天真到挑战人性的贪婪,所以留了最关键的一手。
这既是对自己财产的负责,也是对体验者的负责,万一真出点啥事,不至于没处找人。
结果呢?
截至他准备回南宁前,有5个人联系过他想开车,但最后都只是上车参观了一下。
一位网友说得实在:“主要就是好奇,真开上路,万一给人家刮了蹭了,心里过意不去。”
你看,这个故事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此。
郭先生用一个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向一个陌生的城市发出了信任的邀约,而南宁市民则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这份善意。
这已经不是一辆车的事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墙,也照出了墙角边,依然在努力生长的、名叫“信任”的藤蔓。
现在,郭先生已经计划国庆后返回南宁,继续他未完的旅程。
据说,已经有不少南宁网友在网上喊话,要跟他组队一起出发。
或许,下一次,这辆白色的奔驰房车里,就会坐满因一把钥匙而结缘的朋友,那又将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了。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