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究生录取季最“上头”的一幕,居然不是谁刷了高分,而是孙颖莎、王楚钦的球迷,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同时,还不忘隔空“约见偶像”。
有的在书信里直言“北大见”,有的更直接@偶像,像是在朋友圈里相约去打球。
这场本该属于考生的狂欢,竟意外变成了乒乓球和青春梦想的合奏。
时值盛夏,快递员戴着草帽满头大汗,扛着录取通知书一路小跑把希望送进千家万户。
那一纸红彤彤的信封,承载的不只是学生三年的拼搏、家长不眠的夜和作业角落里的眼泪——还有对未来的期许,对远方的想象。
可今年的信封还有点特别,刚刚刷屏的新版EMS高考录取通知书封套,直接把孙颖莎、王曼昱和王楚钦三位乒乓球奥运冠军的大幅肖像,印在了精美的封套正中间。
一时间,社交网络炸开了锅:有人觉得设计霸气,也有人喊“我考不上大学也想收个冠军通知书”,甚至还有同学喊话“见了冠军,压力可能更大”。
这其中,最热闹的莫过于孙颖莎与王楚钦粉丝的小型“联谊”。
有人兴奋地晒出自己的通知书截图,喊话“上海交通大学见!”
直接对标孙颖莎的校友身份。
也有北大的新鲜人发帖@王楚钦,玩笑说“9月咱们未名湖边偶遇”,好像早已在脑海中预演过和偶像相遇的美好画面。
更有甚者,把试卷和球拍摆在一起合影,幽默调侃“打球和做题都得拼一拼运气”,这种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充满了烟火味。
说实话,我挺感慨的。
很难想象现在的年轻人,能把偶像当做生活中的一个“远方”,又把考研、升学这些原本单调的目标,变成了与偶像隔空同行的旅行。
对高考生来说,考试从来不是孤军奋斗,他们的身后是父母的嘱托,是偶像表演里的奋力一搏,也是朋友圈祝福里的细碎温柔。
即使没能考进心仪的学校,看到身边人热泪盈眶的毕业照、热闹晒出的录取封套,大家也都默默在心里立下一份“明年再战”的信念。
不可否认,这一季的录取通知书封套确实破圈了。
有人感慨这些冠军的图片印得够大,也有人挑剔“这年头连通知书都卷,普通学生会不会压力山大”。
还有不少网友热烈讨论起冠军们送给考生的祝福,孙颖莎那句“心想事成、金榜题名”被认为“太标准答案”,王楚钦则凭借“人生不止高考,未来一路坦途”被点赞“接地气”,王曼昱也用一句“开始才刚刚到来,未来闪闪发光”,让不少家长和考生感到这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但围绕录取和入学的争议也如影随形。
就在大家为孙颖莎、王楚钦双双成为名校研究生点赞时,一些声音跳出来问:奥运冠军免试进名校,这公平吗?
质疑声不算新鲜,但也总能收获“热度”。
有网友直接提出:“北大、交大的硕士名额就那么多,凭啥运动员可以特殊通道?”
其实,答案早就写在每年的政策解读里了——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在2020年已经明确规定,奥运冠军可以凭借专项通道申请名校深造,且这些名额是计划单列,不会挤占普通学生的指标,考核环节照样包括英语、专业和政治三关,评分表和普通考生是同一张单子。
据北大招生办说,王楚钦的硕士录取流程,就是一步都不少。
而和网络讨论并行的,还有“冠军班”弹性学制的再次走红。
孙颖莎因为6年没毕业一度被群嘲“混日子”,但交大的冠军班设定本就允许6-8年自由修完全部课程。
她去年已完成答辩,还拿到了超200所学校用的青少年训练方案,《运动心理学》优秀论文也是她的作品。
别说,这背后的成长故事,其实比单纯的录取更让人动容。
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看到这些拼命训练、又在缝隙中拚命学习的年轻运动员,会重新审视“努力”这两个字?
其实全世界的体育明星都在面临双重挑战——场上争金,场下读书。
还记得美国的篮球巨星詹姆斯吗?
他在场上风光无限,私下却在凌晨赶线上课程,最后竟然顺利从阿克伦大学拿到学位。
他常说:“球可以打到40岁,但脑子要用一辈子。”
你去问NBA新秀或那些在国内踢球的青年才俊,他们都在被要求“球学兼优”,这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趋势。
中国教育部透露,现在高级别现役运动员本科率已超65%,但完成硕士仍然不足三成,运动员在黄金赛季兼顾训练和学业,比常人难得多。
有人会觉得这波运动员进名校,是在走捷径。
但你若真去旁听过体育硕士的课程,就会发现想“混文凭”几乎没门。
北大体育部明文规定,硕士毕业前要修32学分的诸如运动生物力学、赛事运营管理专业课,毕业论文必须结合现场实践——这些门槛对“外行”都很陌生,对拼搏惯了的冠军来说,也没有轻松一说。
说到底,从丁宁到王楚钦,每位入学名校的奥运冠军,除了自身努力,还时常被评为“榜样学员”,他们真的在用力生活,也在证明“体教融合”不仅是口号。
再话说回来,这样的学业之路,其实对普通考生也有启发意义。
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冠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特招”渠道。
但那种把握每一分一秒、在专业上精钻细磨的劲头,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设想一下,在北大的某个清晨,王楚钦也许和你一块在操场跑步而过;在交大的自习室里,孙颖莎正低头写论文。
那些曾在电视机前绽放光彩的名字,如今悄悄融进了万千学子的人海,他们也像你一样追赶deadline,也会被难题困住,也希望被世界看到努力的样子。
新一季录取通知书封套已经陆续寄出,三位冠军的形象还会停驻在成千上万高三学生的梦想里。
这或许只是录取季的一个小故事,但它留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关于奋斗与成长的真情实感。
不论你是站在领奖台上的冠军,还是为一纸通知书熬夜数月的普通考生,终点都不会只是“金榜题名”那一刻。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