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体育圈和教育界出了件新鲜事儿,乒乓球国家队主力王楚钦要上北大读研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挺热闹。
这事儿还得从北京大学官网上贴出的那份2025年招生名单说起,眼尖的网友在体育教研部硕士录取公示里发现了王楚钦的大名。
学校老师也亲口证实,这个王楚钦就是大家熟悉的国乒队员。
按照流程,只要公示期没人提异议,过些日子录取通知书就能送到他手上了。
说起来,运动员进名校读书不算新鲜事,但这次北大特意说明,王楚钦走的是奥运冠军保送通道,不占普通考生的名额。
这话算是给关心教育公平的网友们吃了颗定心丸。
其实国家早就有政策,给拿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开绿灯,让他们退役后能继续深造。
不过像王楚钦这样现役在读的倒不多见,毕竟国家队训练比赛任务重,能坚持读书确实不容易。
这边王楚钦的升学大事刚有眉目,那边球迷们就开始操心起他的老搭档孙颖莎了。
要说孙颖莎也是个爱学习的姑娘,早在2019年她就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今年年初她和队友王曼昱回母校参加活动时还说过,眼下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学分修够,争取今年六月能本科毕业。
按她这个进度,接下来继续读研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现在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孙颖莎会选哪所学校读研。
网上讨论来讨论去,主要盯着三所大学:她本科就读的上海交大、体育专业最强的北京体育大学,还有刚收了王楚钦的北京大学。
要我说啊,这选择里头学问可大了,既要考虑训练方便,又要看学校能提供啥资源,说不定还得琢磨将来退役后的发展。
先说上海交大,这是孙颖莎的母校,按理说最熟悉不过。
可运动员读书和普通学生不一样,训练比赛说走就走,要是继续在本校读研,可能课程安排更灵活。
不过也有球迷觉得,换个学校能认识不同圈子的人,对将来发展或许更有帮助。
再说现在国乒队里像马龙、许昕这些老将,都是本科硕士不在同一个学校,孙颖莎说不定也会这么选。
北京体育大学在体育圈里可是响当当的招牌,不少国家队前辈像丁宁、张家齐都是在那儿读的研究生。
要是孙颖莎选北体大,训练基地离国家队驻地近,来回方便不说,课程设置肯定也更贴合运动员的实际需求。
听说北体大给运动员开的课很多都是线上线下结合,遇上大赛期还能申请缓考,这对现役运动员来说确实挺重要。
至于北京大学,最近因为收了王楚钦,关注度特别高。
要是孙颖莎也去北大,这对黄金搭档从球桌边转到教室里,话题度肯定爆棚。
不过话说回来,北大的学术要求严格可是出了名的,就算对奥运冠军有照顾政策,该修的学分、该写的论文一样都不能少。
王楚钦选的是两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估计也是考虑到训练比赛时间不好安排。
其实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这些运动员读研到底是不是走形式?
从教育部公布的政策来看,对运动员保研是有硬性要求的,文化课考试、专业面试这些环节都不能少。
像王楚钦这次进北大,除了奥运冠军的身份,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
听说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不光要学理论,还要做运动数据分析、训练计划设计这些实用内容,和他们在国家队的训练也能结合起来。
要说运动员读书最大的难处,还是时间安排。
国家队每年光封闭训练就有小半年,再加上国内外各种比赛,真正能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像孙颖莎在上海交大读本科,六年时间才修完学分,这次要是读研,估计学校会给开绿灯,允许她延长学制或者线上学习。
不过现在高校对论文质量抓得严,就算奥运冠军也得老老实实查重降重,这点倒让不少网友觉得挺公平。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说这是给运动员铺后路,有人觉得是名校蹭热度。
不过站在普通家长的角度看,要是自家孩子既能拿世界冠军又能读名牌大学,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其实国家推行"体教融合"这么多年,就是想让运动员两条腿走路,既能在赛场上争金夺银,退役后也能顺利转型。
像邓亚萍当年去清华读书,后来还到剑桥拿博士,现在不照样在体育界风生水起?
现在年轻人追星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光看运动员比赛成绩,还关心他们的学历修养。
听说有些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联系孙颖莎,想请她代言考研课程。
这倒是给运动员提了个醒,读书深造不只是为了文凭,还能拓宽将来的发展道路。
等哪天不打球了,不管是当教练、进高校,还是转型做体育管理,有个过硬的研究生学历总归是加分项。
说到这儿,倒想起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运动员挂名读书"争议。
有些网友担心名校给运动员开绿灯会影响教育公平,不过从公开信息看,各高校对冠军学生的毕业要求并没有放松。
像北京体育大学去年公布的硕士毕业生名单里,就有运动员延毕的情况。
这说明学校在培养运动员研究生这块,还是坚持了应有的学术标准。
眼看着巴黎奥运会越来越近,王楚钦和孙颖莎这对组合既要备战大赛,又要操心学业,确实够辛苦的。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24、5岁的年纪既站在世界乒坛顶峰,又迈进中国顶尖学府,这份经历本身就已经足够励志。
等他们硕士毕业那天,不知道会不会像当年拍毕业照那样,举着学位证书在北大未名湖畔或者上海交大校门口来张合影,那画面想想都让人觉得提气。
说到底,运动员读书这事儿,咱们普通老百姓还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体育生涯总有结束的时候,多学点文化知识,将来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有底气。
下次再看到孙颖莎在赛场上大杀四方的时候,想着这姑娘晚上可能还要熬夜写论文,是不是突然觉得世界冠军也挺不容易的?
要我说啊,这些年轻人能在球台和课桌之间找到平衡,本身就是种了不起的本事。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