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 21 日,首个世界冰川日来临,这本应是人类对冰川关注与守护的新起点,然而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却抛出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全球各地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仅在 2024 年,全球冰川就损失了 4500 亿吨,自 1975 年以来,冰川融化累计更是高达 9 千亿吨。按照目前这般迅猛的融化速度,冰川很可能在本世纪内彻底消失。
过去几十年间,冰川的消融速率不断攀升。在喜马拉雅山脉,曾经绵延壮阔的冰川正逐渐退缩,冰舌变短、冰面变薄。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亦是如此,众多知名冰川的面积大幅缩减,当地不少依托冰川景观的旅游项目都因冰川退化而难以为继。阿尔卑斯山
而在地球两极,格陵兰岛的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洋倾泻,大量的冰体崩解形成冰山,融入大海。南极地区同样不容乐观,部分冰架出现裂缝、崩塌,加速了冰川的流失。
气候变暖无疑是冰川融化的最大 “元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巨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形成 “温室效应”,让地球温度持续升高。以过去一个世纪为例,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 1.1℃,这看似微小的温度变化,对冰川而言却是致命打击,直接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进程。
除了气候变暖,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也给冰川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一些山区,过度的旅游开发使得大量游客涌入,游客活动产生的热量、废弃物等,改变了冰川周边的微环境。同时,工业污染排放出的酸性物质,随着大气环流沉降到冰川区域,加速了冰川的侵蚀与融化。
冰川大量融化,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若冰川持续融化,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上升数米。这对于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像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岛国,可能会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海水彻底淹没,从地图上消失。而在一些沿海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等,频发的洪涝灾害将成为常态,大量的沿海基础设施、居民区将被海水侵蚀,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冰川素有 “固体水库” 之称,是众多河流的源头。一旦冰川消失,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将面临干涸危机。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许多河流如塔里木河、黑河等,其主要水源便是冰川融水。若冰川持续退缩直至消失,这些河流的水量将大幅减少,不仅农业灌溉无水可用,城市供水也将陷入困境。同时,以这些河流为依托的湿地、绿洲等生态系统也将随之崩溃,大量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冰川在地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大面积的白色表面能够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帮助地球维持热量平衡。当冰川大量消失后,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的热量增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引发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大幅增加。非洲部分地区可能因干旱加剧而导致粮食绝收,东南亚地区则可能遭受更强烈的台风侵袭,全球气候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面对冰川即将在本世纪内消失的严峻现实,联合国大会已将 2025 年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旨在唤起全球对冰川保护的重视。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共同行动起来。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践行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都是举手之劳。从国家和国际层面,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减排目标,为冰川的留存争取更多时间和可能。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