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名为“Marché可折叠托特包”的新品,凭借与普通塑料袋惊人相似的外观,成功引爆社交媒体。它的尺寸为高53厘米、长50厘米,宽度仅1厘米,甚至连折痕都完美复制了我们熟悉的塑料袋。
但与价值几毛钱的塑料袋不同,这款包采用Dyneema面料(一种超强聚乙烯纤维)制作,承重能力高达10公斤。
这款包源自巴黎世家2025冬季系列,名为Marché蓝色Dyneema中号版型可折叠托特包。其外观与普通塑料袋极为相似,甚至连折痕都精心模仿。
不同的是,它采用迪尼玛纤维材质,这种材料比钢铁还坚硬,使其承重能力高达10公斤。目前,这款定价8200元的新包在巴黎世家官网和官方小程序均已显示缺货。
9月1日,巴黎世家客服表示这款托特包是新品,“目前可能是还没有到货的状态”。客服解释,这款新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周边日常使用的事物,但实际并不会采用塑料袋的材质,而是采用织物为材料。
这并非巴黎世家第一次将日常物品变为奢侈品。2017年5月,该品牌推出了一款价值2145美元(约14508元人民币)的手提包。
这款包因外貌酷似宜家99美分(约合7元人民币)的蓝色大购物袋而引发市场轰动。
2022年秋季,巴黎世家又因推出名为“Trash Pouch”(直译就是垃圾袋)的包袋引发关注。这款“垃圾袋”海外售价达1790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左右。
近年来,品牌还推出了胶带手镯、浴巾裙、薯片包和钥匙发圈等争议产品。这些产品都因与廉价日常用品相似而高价引发网友讨论。
巴黎世家的这种设计策略看似荒谬,却深谙消费心理学和社交媒体传播规律。通过将日常物品奢华化,品牌创造了强烈的认知反差,这种反差极易引发社交讨论和关注。
奢侈品消费的核心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标识功能。背着一个看似塑料袋的巴黎世家包,实际上是在宣告:“我能够以8200元的价格购买一个‘塑料袋’。”
这种消费不是出于实用考虑,而是为了获取社交资本和身份认同。年轻人购买这些产品,追求的不仅是物品,还有话题参与感和身份标识。
尽管巴黎世家的争议性产品频频引发社交媒体热议,但其母公司开云集团的财务表现并不乐观。
2025年上半年,开云集团销售额下降16%,至76亿欧元;净利润暴跌46%,降至4.74亿欧元。
这种反差引发了一个问题:争议性营销是否真的有效?从品牌知名度来看,巴黎世家确实成功保持了话题度。但从财务表现来看,这种策略可能正在削弱品牌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行业整体面临挑战,消费者正在重新评估奢侈品的价值主张。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花8200元购买一个“塑料袋”对即使是最忠实的奢侈品消费者来说也可能成为一个难以证明合理的购买决定。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