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错觉——最近日子过得特别快?刷会儿手机、吃顿饭,一天就没了?其实,这可能不只是你的感觉——地球真的在“偷偷加速”转!
伦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格雷厄姆·琼斯最近发出提醒:今年夏天(7月9日、7月22日或8月5日),地球自转可能会突然“踩油门”,导致这三天的时长比标准24小时分别缩短1.30毫秒、1.38毫秒、1.51毫秒。如果8月5日的预测成真,那将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
地球自转:从“减速”到“加速”的反转
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正常情况下,一个太阳日是严格的86400秒(24小时)。但受月球引力影响,过去几十亿年里,地球其实一直在“减速”——就像被慢慢拽住的陀螺,一天的时长从最初的几小时,逐渐延长到现在的24小时。
但从2020年开始,剧情突然反转:地球自转速度不降反升,频繁打破“最短日”纪录。比如2020年7月19日,一天短了1.47毫秒;2022年6月30日,更是缩短了1.59毫秒;2024年更是“破纪录专业户”,多个日子刷新了最短日的榜单。
谁在“拨动”地球的转速?
地球自转的微小变化(几毫秒级),可能和这些“幕后推手”有关:
地核的“舞蹈”:地球核心是滚烫的液态金属,这些熔融物质的流动会改变地球的质量分布。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收臂时转得更快,地核物质的重新分配也可能让地球转得更“带劲”。洋流与大气的“推拉”:海洋环流和高空急流(大气中高速流动的“空气丝带”)会带动地表质量移动,轻微影响自转速度。冰川与气候的“小脾气”:冰川融化、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也可能通过改变地表质量分布,让地球“转得更快或更慢”。
不过,科学家坦言:这次持续加速的具体原因仍是个谜——现有的大气和海洋模型,暂时解释不了地球为何突然“赶时间”。
0.001秒的变化,影响有多大?
你可能觉得:几毫秒的差别,能有什么影响?但对现代科技来说,这“一眨眼都不到”的时间差,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卫星定位(GPS)、手机通信网络、金融交易系统……这些依赖“分秒必争”的技术,对时间精度的要求极高。如果地球自转持续加速,我们甚至可能需要历史上首次引入“负闰秒”——即从标准时间中“减去一秒”,来保持与地球自转同步(目前我们通过“闰秒”加秒调整时间)。
地球会一直加速吗?
莫斯科国立大学科学家列昂尼德·佐托夫表示:“地球不可能永远加速,它迟早会再次减速。”但至少现在,这颗蓝色星球仍在“转得更欢”。
下次看表时,不妨想想:我们正经历着地球自转的“特殊时期”——那些悄悄缩短的几毫秒,记录着这颗星球不为人知的“小脾气”。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