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科普博主发帖称,某社交平台上刷到游客晒出手持野生鼠兔的照片,并质疑,“在青海祁连山草原,抓鼠兔和喂旱獭(俗称土拨鼠)是否成为了旅游项目?”网友担心,游客这些举动有感染传播鼠疫的风险。
对此,有当地居民表示,远离高原鼠兔、禁止投喂旱獭在当地是基本常识。当地疾控部门表示,在鼠疫防控指南里,明确规定了禁止接触和投喂鼠兔、旱獭。
当地文旅部门提醒,鼠兔和旱獭在幼年期很容易受到人为投喂的影响,而变得过度依赖人为饲养,甚至有可能导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此外,也有专家表示,游客去旱獭鼠疫疫源地旅行时,除了不要接近、投喂、触摸旱獭,也不要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
当地疾控部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在鼠疫防控指南里,明确规定了禁止接触和投喂鼠兔、旱獭,“因为它们身上的跳蚤有可能会传播鼠疫耶尔森菌等细菌,你触摸后未洗手,以及通过衣服、毛发都有可能传播。”
2023年6月,研究人员发表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次要宿主高原鼠兔媒介蚤调查分析》论文显示,1953年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尕马滩地区因当地牧民捡拾死狐而引起疑似鼠疫流行,1954年工作队奔赴该地区进行疫源地调查,从一只自毙的高原鼠兔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即判定河南县为鼠疫疫源地,高原鼠兔被定为自然感染鼠疫的染疫动物,被列入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次要宿主名录。
论文显示,上述研究人员对海北州祁连、海晏等4县的高原鼠兔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祁连县鼠体染蚤率最高,为75%,海晏县最低,为35%。研究人员表示,高原鼠兔在青海疫源地普遍存在,由于和人的接触多,对人的威胁很大。在广阔的青藏高原领域次要宿主种类多的情况下,不容忽视其在造成人类鼠疫发生与流行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传染源就是与人伴生的次要宿主引起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